关于举办 2020 年全省职业院校 教学能力大赛的通知
各市教育(教体)局,各高等职业院校: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全省教师队伍 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和教育部、省政府《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 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提升我省职业院校教师 教学能力,打造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决定举办 2020 年全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 知如下:
一、大赛组织
大赛由我厅主办,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院校协办。大赛设立组织委员会,组委会秘书处设在我厅职业教育处。
二、比赛要求
重点考察教学团队(2—4 人)针对某门课程中部分教学内 容完成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评价目标达成、进行反思改进 的能力。 教学团队应落实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对接职业标准(规 范),关注产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对接新技术、新工艺、新 规范,依据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施性课程标准,选取参赛 教学内容,进行学情分析,确定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合理 运用技术、方法和资源等组织课堂教学,进行教学考核与评价, 做出教学反思与诊改。
三、比赛分组及参赛限额
(一)比赛分组。 大赛分中职组、高职组(含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均设 3 个报名组别。 1.中职公共基础课程组:参赛作品应为公共基础课程中不 少于 12 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 2.中职专业技能课程一组:参赛作品应为专业核心课或专 业(技能)方向课中不少于 16 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 3.中职专业技能课程二组:参赛作品应为专业核心课或专业(技能)方向课中不少于 16 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其 中必须包含不少于 6 学时的实训教学内容。职业学校专业(类) 顶岗实习标准中的实习项目工作任务也可参赛。 4.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组:参赛作品应为公共基础课程中不 少于 12 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 5.高职专业课程一组:参赛作品应为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 核心课程中不少于 16 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 6.高职专业课程二组:参赛作品应为专业核心课程中不少 于 16 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其中必须包含不少于 6 学时 的实训教学内容。职业学校专业(类)顶岗实习标准中的实习项 目工作任务也可参赛。
(二)参赛限额。 在组织市(校)级选拔赛基础上,各市择优推荐中职组 16 件参赛作品,其中公共基础课程组 5 件、专业技能课程一组 7 件、 专业技能课程二组 4 件;各高职院校择优推荐 5 件参赛作品,其 中公共基础课程组 1—2 件、专业课程一组 2—3 件、专业课程二 组 1 件。在 2019 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获一、 二等奖的学校可增加参赛名额,每个一、二等奖分别增加参赛作 品 2 件、1 件。 公共基础课程组作品不能出现课程的重复,中职专业技能课程一组、二组作品每个专业类不超过 3 件,高职专业课程一组、 二组作品每个专业大类不超过 2 件。 四、参赛作品及材料 教学团队选取某门课程在一个学期中符合要求的教学任务 作为参赛作品,完成教学设计,组织实施课堂教学。教学内容应 符合教育部印发的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和我厅印发的专业教 学指导方案有关要求,并对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涉及 1+X 证书制度试点的专业,还应对接有关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教 材选用应符合教育部和我厅有关规定。获 2019 年省赛奖励的作 品不得参赛。 参赛材料包括参赛作品实际使用的教案、3—4 段课堂实录 视频、教学实施报告,以及所依据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 准,具体要求见附件 1。
五、比赛安排
大赛分为市(校)赛和省赛两个阶段进行。
(一)市(校)赛由各市教育(教体)局、各高职院校自行 组织,根据当地新冠肺炎疫情情况,可采取网络评审或网络评审 与现场比赛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凡未举办市(校)赛的,不得报 名参加省赛。
(二)省赛由大赛组委会组织,拟于 2020 年 8 月举行。按照参赛要求,组织对报名作品进行资格审核,经资格审核通过的 作品进入评审环节。根据参赛作品情况分为若干评审组。评审采 取网络评审或网络评审与现场比赛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六、奖励办法
大赛设单项奖和团体奖。单项奖按评审组分设一、二、三等 奖,分别占本组参赛作品总数的 10%、20%、30%。团体奖设优秀 组织奖若干。单项奖颁发证书,团体奖颁发奖牌。 获奖名单在我厅网站公示无异议后发文公布,并根据 2020 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有关要求和参赛限额,择 优推荐参加全国比赛。
七、报名方式与要求
(一)高职组以学校、中职组以市为“参赛单位”,按照限额 报名参赛。
(二)参赛对象应为职业院校在职教师。每个教学团队由实 际承担参赛课程或相关课程教学(含实习指导)任务的教师组成。 每名教师限参加一个教学团队。获 2019 年国赛一等奖教学团队 全部成员不得报名,获二等奖的教学团队需要至少调整两名成员 方能报名。
(三)除公共基础课程组外,每个教学团队可吸收 1 名团队 学校聘用的企业兼职教师作为成员参赛;各代表队可在我省区域范围内(青岛队在青岛市区域内)跨校组建教学团队参赛,中职、 高职不得混合组队。
(四)教学团队成员所在学校均须在近 2 年内实际开设参赛 作品教学内容所属的专业(须在教育部备案)和课程,成员须实 际承担有关教学任务。以虚假内容(身份)参赛的,一经核实, 取消其参赛资格以及所在代表队团体奖评奖资格。
(五)参赛作品应为原创,引用资料应注明出处。若有知识 产权异议和纠纷,责任由教学团队承担。经同意,大赛组委会统 一组织对参赛作品做公益性共享。
(六)除《参赛报名表》《参赛汇总表》之外,所有参赛作 品材料及其文件名(属性)均不得出现市、县(市区)、学校和 团队成员的任何信息。故意透露相关信息的,取消参赛资格。
八、材料报送与要求
大赛所有材料均在网上提交,可通过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 赛官网(http://sdskills.sdei.edu.cn/)登陆大赛报名系统(用 户名和密码另行通知)。
(一)市教育(教体)局负责审核本市推荐的中职组作品材 料,高职院校负责审核本校推荐的高职组作品材料,并将加盖公 章的《参赛报名表》《参赛汇总表》(系统生成)扫描上传系统。
(二)各市、各高职院校务于 2020 年 7 月 20 日 24:00 前,在报名系统完成所有材料的上传与审核工作,并电话联系网站技 术人员确认。
(三)各学校提交的电子版材料均须查杀病毒,以免影响系 统正常运行。
报名咨询联系人:张竞哲、王晓、孙明红,联系电话 0531 —55638132、55630292;网站技术咨询联系人:初志浩、刘全隆、 孟巾莉,0531—89701233、89701380、0531-89701715。
九、其他
(一)各市、各高职院校要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做好参赛准备,并为参赛人员提供必要保 障;要高度重视大赛工作,我厅将把比赛成绩列入重点项目遴选 立项、办学质量考核指标。
(二)教学团队可免费选用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职业学校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等资 源进行教学设计和实际教学,并从教学资源支持平台(智慧职教 www.icve.com.cn、爱课程网 www.icourses.cn)获取;也可免 费使用“先电专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学设计和实际课堂教学, 登陆 www.xdjxpt.com 申请使用账号。各市、各院校要邀请专家 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教师培训工作。
(三)大赛有关信息将及时在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官方网站公布。
(四)各市、各高职院校于 2020 年 7 月 20 日前,将市(校) 赛通知、成绩通报等相关证明材料,连同比赛情况统计表(可在 大赛官网下载)一并发送至 sdjky_zjs@126.com。
(五)请各市、各高职院校负责大赛工作人员加入大赛工作 QQ 群(群号:570145788)。
附件:1.2020 年山东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参赛作品材料 要求 2.2020 年山东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评分指标 3.2020 年山东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参赛报名表 4.2020 年山东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参赛汇总表
山东省教育厅
2020 年 6 月 20 日
上一篇:建议尽快建立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准入机制
下一篇:重要通知:2020年春季高考准考证可以打印啦!附准考证打印详细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