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专题纪录片|第3集《以文化人》
2012年
教育部对义务教育阶段包括语文在内的三科教材实行“统一编写、统一审核、统一使用”。
2017年秋
统编教材在全国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投入使用。同年,普通高中三科教材统编工作正式启动。
2019年秋
北京、上海、天津、山东、海南、辽宁6个省市的高中起始年级率先使用统编教材。
01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如今,学写汉字,诵读儒家经典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仍在传承。
自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颁布以来,小学语文教材多采用先学拼音后识字的编排方式。统编语文教材改变以往惯例,小学一年级先识字后教拼音,强调了汉字在语文学习中的首要地位。
翻开统编语文小学和中学教材,依然能看到从《论语》中选取的名句,培养学生品读文化经典,汲取古代思想精华。
自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颁布以来,小学语文教材多采用先学拼音后识字的编排方式。统编语文教材改变以往惯例,小学一年级先识字后教拼音,强调了汉字在语文学习中的首要地位。
从三年级开始,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在每学期的都安排了浅易的文言文,如《司马光》《守株待兔》《精卫填海》等。这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度如何呢?
统编语文教材大幅提高了古诗文在课文中的比重。
小学一至六年级课文中,共有一百余篇古诗文。
初高中课文中的古诗文占比达到了近一半,且体裁丰富多样,这是统编语文教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力举措。
02
加强革命文化教育
03
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
阅读,是青少年增长阅历的有效途径。在节目中,作家毕淑敏对家长、老师和青少年提出了阅读方面的建议。
统编语文教材尤其注重课外阅读。小学教材安排了《快乐读书吧》《和大人一起读》,初中设有《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诵读》等栏目。
同时,教材还将口语交际和习作能力的培养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努力改变“重阅读轻写作”的状况。
语文学习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文化传承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纪录片《统编教材》第三集《以文化人》将通过文化专家、教材主编及多位编者的权威解读,结合师生感受,故事化讲述全国中小学生正在使用的统编语文教材的特色内容和培养目标。
上一篇:《统编教材》专题纪录片|第4集《以史育人》
下一篇:《统编教材》专题纪录片|第2集《铸魂润心》